澶渊之战 (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管经济的寇准上任宰相之后发现,国家的局面远比想象中危急得多。咸平年间西北有张齐贤坐镇对付李继迁勉强能应付,可河北面对辽国基本上就是清晨的大马路,辽军如入无人之境,随便劫掠。
到了景德年间,辽国对北宋的威胁已经到了掀桌子的局面,在河北已经完全被打穿的情况下,辽圣宗母子决定,御驾亲征,收回瓦桥关。
景德元年九月,辽军开始了总动员,主帅萧挞凛在早年间跟随耶律斜轸多次与宋军交战,在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相继去世后逐渐担任南征主帅之职,此前已多次击败宋军,对宋战斗经验丰富。
辽军一路南下,宋军也没闲着,当时的宋军统帅已经换成了王超,王超这老哥从西北来到河北,打完党项打契丹着实是挺忙,来到河北之后也听说了前任傅潜的光荣事迹,不敢贻误战机,迎着辽军就上,于是在河北唐河县,辽军主力遭遇了宋军主力。
萧挞凛带着辽军主力跟王超打了几把太极,吃惊的发现,这兄弟根本没兴趣跟自己决战,只是在唐河摆好了阵势,你来我就跟你拼命,你不来我也懒得理你。这下可正中萧挞凛下怀,辽军多为骑兵,机动性强,既然你不打算跟我决战,我直接绕过你,于是在接下来辽军南征势如破竹一路打到黄河边的澶州,到了澶州,辽军再也打不动了。
因为守澶州城的是李继隆。
当时的河北战局出现了一种极为诡异的场景,手握重兵的河北宋军最高统帅王超在定州按兵不动,而除了王超方面军之外河北再也没有一支军事力量能与辽军野战。但野战虽然打不过辽军,宋军在各个大城市却守得固若金汤,河北的瀛洲、冀州、大名等重要城市都还牢牢掌握在宋军手里。
澶州城跨黄河而建,分南北两城,辽军到达之后将北城三面围了个水泄不通,萧挞凛率领骑兵从西北侧进攻,李继隆守军兵力有限不敢硬拼,只能在关键的隘口布防,为了弥补兵力不够的劣势,李继隆让守军把宋军的强力杀伤武器床子弩搬上了城头,一旦双方发生战斗,床子弩随时发射支援。
据史书记载,萧挞凛率队突击期间“异其旗帜,躬出凸战”,说直白点就是标新立异,主帅就是帅,跟别人不一样。
可惜萧挞凛忘了人怕出名猪怕壮的道理,李继隆麾下的宋军军事素质过硬,对旗子非常敏感,看见不一样的旗子知道大人物来了。杀猪杀屁股,擒贼先擒王,床子弩给这位大领导招呼上,萧挞凛也是背,一发巨弩正中额头,辽军慌慌张张把萧挞凛抬了回去,但伤势太重,人还是不行了。大战在即主帅身亡,辽军士气一落千丈,太后萧绰更是悲恸辍朝三日。
辽军一路打到澶州城下,虽说野战势如破竹,但实际上河北没拿下来几个城池,河北的宋军主力也没受到损失,只不过是辽军入侵驿道受阻,切断了河北与中央的联系。
对面守澶州城的是老伙计李继隆,打不进去;背后是河北宋军主力,实力仍存;再往前就是不到三百里就是北宋都城开封。当时的情况对于辽军来说,如果坚持打澶州,李继隆打不过,有可能在澶州夜长梦多最后被北宋援军包了饺子;如果越过澶州打开封,主帅萧挞凛都死了,辽军士气低落几乎不可能再往南打,况且李继隆不是王超,实在不好惹,随时可能会从后面追击辽军;如果退回去,堂堂大辽帝国跑到宋朝境内浪了一圈无功而返颜面无光。
辽国的实际掌权者萧绰同志来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个选择的十字路口,一旦选错,将给国家带来沉重的灾难。
辽国统治者焦虑,北宋皇帝真宗同志也同样焦虑。
从景德元年九月初辽军进攻开始,前线的军情一封接着一封送到了开封,军情十万火急一刻容不得耽误。可面对如此紧急的军情,朝廷里争论的却不是如何调兵遣将抵抗辽军,而是抵不抵抗。
当时的中书里投降派主要分两个派系,一派以枢密副使陈尧叟为首主张学习唐玄宗逃亡四川,另一派以参知政事王钦若为首主张学习司马睿逃亡江南,读书人真是学识渊博,连逃跑都知道引经据典。
大臣提议逃跑,真宗更是拿不定主意,拿不定主意就不表态,真宗装作很佛系。直到寇准在上朝时汇报了前线军情,真宗才惊讶的表示,前线危在旦夕,大家商量商量,我们是迁都到成都呢还是迁都到金陵呢。
大臣们都装作不表态,寇准发言了,告诉真宗,谁给皇上出的迁都的主意?应该拉出去砍了。
寇准是同平章事,是正宰相,投降派的王钦若是参知政事,是副宰相;陈尧叟是枢密副使,相当于副宰相,俩人都属于寇准的部下,都不敢说话。
寇准接着说,陛下英明神武,国家将相同心,辽国皇帝太后亲征,我们也应该由陛下御驾亲征,退一万步即使不亲征也应该坚决抵抗,如果这个时候迁都逃亡四川或者江南,人心就散了,大宋将失去天下,半壁江山也保不住。
真宗听寇准分析后又陷入纠结,不知道该亲征还是坚守还是逃跑,本想退朝再考虑,结果刚想退朝寇准又不同意了,告诫真宗,陛下你这一走,大宋将亡,微臣恐怕是再也见不到你了,请陛下做个决断。
史书记载,当时的朝堂之上,“同列惧,欲退,准止之”,国家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没有一个人敢说话,除了寇准。
前线统帅是缩头乌龟,大臣们没有信心抗敌,连皇帝自己都没有信心守住江山准备迁都逃跑,整个北宋最高领导决策层,只有寇准一个坚定地主战派。
寇准不在乎任何人的建议主张,他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保家卫国。
也许是受到寇准强烈爱国主义情怀的感召,真宗被说动了,决定御驾亲征抵抗辽军。
终于说动皇上御驾亲征,寇准很高兴,高兴之余也不忘留了一手,把中书的核心投降派成员王钦若安排去了前线抗敌。
真宗决定亲征,又担惊害怕亲征危险,扭扭捏捏一直拖到十一月,辽军都在澶州城外围起来了才出发。出发后,真宗本想安排王超从河北回来自北向南夹击辽军,可军令送出去几封,王超一点儿反应都没有。亲征的速度越来越慢,路上走到一半,真宗又动摇了,又想回开封,又想直接迁都跑去金陵,寇准苦劝无果的时候另一位军中大佬高琼知道了情况,便跟着寇准一起去找真宗进谏。
高琼是太宗的老部下,当晋王时的藩邸,跟着赵光义打了无数场仗,军功卓着,可谓嫡系中的嫡系,在军中威望极高。在辽军上一次南侵时傅潜因作战不力被免职后,就是高琼去河北接任宋军主帅,辽军退兵后因旧伤复发回到开封养伤,王超替代他接任了河北宋军主帅。
高琼跟傅潜王超一样都是真宗的嫡系老臣,但高琼是个坚决的主战派,高琼告诉真宗,这次御驾亲征的随军将士都在京师开封,如果陛下想迁都去金陵,这些士兵半路可能就要跑了,皇上在路上没有护驾的,比御驾亲征更加凶险,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北上,到澶州城打败辽军。
宰相劝完主帅劝,真宗终于再一次下定决心干他娘的,终于走了整整四天走完了从河南开封到澶州的路途,我在地图上拉了一下距离,从高德地图河南开封府景区到河南省濮阳市澶渊之盟历史博物馆,自驾车距离143公里,用时预计1小时40分钟,真宗的车队走了整整四天,这还是寇准高琼不停地劝才走完的路程。
这143公里的路,是北宋老百姓救命的路,寇准和高琼进谏的话,是给北宋老百姓救命的话。
真宗到了澶州城之后,又怂了,宋军在北城跟辽军对峙,真宗到了南城,说啥也不往前走了,不往北城的前线去。
当时正赶上李继隆来南城汇报工作,李继隆告诉真宗,辽军主帅萧挞凛被射杀,现在澶州城战局已经出现转机,我们虽然野战打不出去,辽军却也别想打进城来。
寇准从李继隆的工作汇报里,敏锐的听出了战机。
辽军此次南征号称大军二十万,打入河北两个多月没占住什么重要城池,宋军河北主力还在王超手里丝毫没受损失,李继隆这边澶州的守军刚刚干掉辽军主帅,应该趁着士气正盛采取点儿行动。
寇准找到高琼,一起向真宗进谏,到澶州北城亲自指挥宋军城防。
真宗没办法,来都来了,宰相和亲征主帅都强烈要求自己到北城露个脸,再推辞也说不过去,于是终于在寇准和高琼的反复督促下来到了澶州北城,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御驾亲征。
皇帝亲征,效果果真不一样,宋军见到皇帝出现在城头气势更旺盛了,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