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 《风满楼 二》 (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封厉那个常年空缺的位子一侧,有名面容清秀的青年人正身着正四品的袍服静立在那儿。按说能位列此等之人,论资排辈起码要在四十岁开外,可这位至多也就三十二三的年纪,甚至因为其南人面相,即便将他换了常服丢到翰林院去,恐怕在那些待诏的新进士中也瞧不太出来区别。
但以上言论仅仅是针对此人长相所言,因为如果要是论起此子的名声,那别说是这座殿中的群臣了,就算是北至海州界,南抵融州城,这大唐南北七州境内可说是如雷贯耳。甚至就连秦国、楚国,以及与海州融州相邻的几处蛮王帐下,但凡是个行伍的,哪有不识大唐相州麒麟子——邓宣之名的人呢?就连他爹,那位当年被薛信忠给一通连消带打治得卑躬屈膝的开国隆远侯邓午年,如今被人提起时,也都得把“麒麟子邓宣之父”放在头前,然后才是那一长串的爵号与官职。
而究其原因只有一个,那便是在延昌十二年,也就是十九年前,此子以尚未束发之岁,便洋洒两千言《平戎四策》,在随相州勤王兵入京时亲手呈于御前。赵宏读罢,拍案叫绝,誉其曰:“若非当年麒麟子为开蒙,薛贼怎敢辱其父兄!”随即封其为太学博士,入翰林院,以待诏入大内随侍王驾。大唐开国数百年,未及束发的太学博士,翰林待诏只此一人!
时任天下兵马大都督的齐太行在被赵宏召见后,亦对此策论深感赞同,言其“虽一不经事孩童笔,却似沙场宿将经略,若依此策复加造化,北虏之患可长平矣。”
这份《平戎四策》天下人都曾听过,但实际上真正知晓其内容的仅有那区区十几名顶级将领,剩下的也就是唐王赵宏与侍中黄琬了。因为按照当年小邓宣的话叫做“此策乃肺腑心血,臣之父兄亦不知情,望陛下谨守机要,非执事者断不可语其概略。若流之方外,则大唐之边患必熙攘如潮矣。”因此即便是当时与唐军生死相依的秦国援军众将,亦是只知有一《平戎策》,却不知一字一句详文,足见赵宏对邓宣提醒有多么上心,对策论内容有多么看重。
有邓宣之安邦计,有齐太行这万人敌,更加上盟友倾国相助的六十五将十万兵马,赵宏终于一举拓土千里,封山勒石,创下不朽功业。自那时起,朝堂上就开始有了邓宣的一席之地。齐太行本是打算将邓宣纳入军中历练,从参军做起,希望能为自己身后的大唐军中培养出一代谋圣,但赵宏却是拒绝了他的请求,反而将邓宣指派给了封厉麾下,理由是封厉久在融州督造水师,部里的许多事儿需要个麻利的年轻人帮着忙活。同时派了黄琬将这一安排亲口对齐太行进行了转述,并且还附上了自己的口头道歉,声明一定会再寻合适人选送入军中。虽然这话一点破绽都没有,但齐太行听了却登时明了,自己这位干妹夫到底还是不能完全地信赖自己啊,此时天下大定,四海皆平,短时间内不会再有什么战争了。因此自己要邓宣入军这件事多少也会叫赵宏产生一些忌惮和怀疑,此时已经到了飞鸟已尽,良弓当藏的时日了。从那之后,齐太行三辞天下兵马大都督之职,赵宏虽是嘴上不准,但还是把兵符收回,只是给他留了个煊赫的头衔,手下能实际调动的兵马,也就只剩下那四千虎贲劲卒了。
生了个好儿子的隆远侯邓午年起初觉得被薛信忠给摧毁的信心重新被点燃了,甚至觉得自己作为大唐的三位开国一等侯,自己又坐拥相州这商贾云集之地,当然要重返朝中成为风云人物。他这样想也不是完全的自负,毕竟融州沈氏经当年与薛信忠一战已经大伤元气,已经有许多年都未曾往京中派遣过什么优秀的家族子弟了,可以说在朝堂之上只剩虚名,并没有什么声音存在。而朔州的抚宁侯陈启已经在去年因宿疾而亡,膝下仅有三女,此时家族中已经因为让谁家孩子过继而延续爵位而争吵不休,根本无力参与权柄之争。此时他这个先王重臣若入京为官,便可说是最老资格的存在,更何况在那些新上位的年轻人里面,又有哪个能比自己儿子更出色的呢?
可他的算盘终究还是打错了,要知道赵宏是从薛信忠那铺天盖地的阴影中拼死挣扎出来的,而且刚创下如此伟业,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即便邓午年这位老资历的侯爷跟薛信忠完全无法相提并论,可就算他是一缕青烟,又怎么能容它再次飘荡在朝堂中呢?
圣旨驳回了邓侯爷的出山之愿,恩威并济地加封了他金紫光禄大夫,增千邑,及黄金千两,绢两万匹。但同时也将其麾下五成军队纳入禁军行列,调回天玄驻防。理由是王后出身楚国,两国已是姻亲之好,不必如此重兵防备,以示两国无隙。这一下邓午年立刻就蔫儿了,一把年纪的人哪里还不明白这是唐王在敲打他,告诉他打消一切政治动机,只安心享福即可。于是邓老侯爷只好郁郁寡欢地窝在相州,一动也不敢动了。连上表谢恩都是言简意赅战战兢兢,生怕自己哪句话说错了,会害得深得圣眷的儿子也被打发回来。那样的话他们邓氏一族恐怕就要步朔州陈侯的后尘了。
得知邓侯失意,终日在家借酒消愁之后,楚国钱氏的密使很快就带着重金找上门来。起初邓午年还是警觉的,以为这可能是赵宏的试探之计,看看自己是不是心有怨气,欲对大唐不忠。但反复几次来往之后,邓午年发现这还真是楚国派来的人,目的也并非出于军政方面,而是打算借着邓家在相州的名望,将楚地的几家大商户开进唐境。既是纯粹的商业目的,邓午年便逐渐放松了警惕,在三令五申除了生意之外一个字都不会答应的前提下,与楚国达成了秘密支持在相州进行商业扩张的交易。
十几年过去,邓氏一族早已积攒了万贯家财,而邓午年也已经去世许久,如今承袭爵位的是家中长子,也就是邓宣的大哥邓展。但这位继承人可就没有了其父当年的政治敏感,在当家的第一天,就决定向那滚滚而来的财富投诚,彻底成为了楚国在唐境中扶植的傀儡。在这些年里,楚国通过邓家大开的方便之门在唐境中早已建立了巨大的信息网,否则赵淳在深宫中的两次遇袭,以及齐太行之死哪里是轻易便可实施的?
也许是因为从淤泥中早早被拔擢出来,亦或是作为少年天才的智慧。虽然邓家这些年来可说是烂到根儿了,可相州的这一切事儿却都与邓宣没有半点相干。自少时前进京起,邓宣便应王命,住在封尚书宅邸旁一处单开门的别院中,近二十年竟是一次相州都没回过。就单论这一件事,便足以赢得了赵宏的七分信任。再加上此子生性淡泊,少与同僚相交,除了封夫人念其年少,偶尔遣人问候,或是送些吃食日用之外,用门可罗雀来形容他那宅邸一点都不过分。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却几乎掌控着大唐疆域中几十万人马在上百关城要塞中的一切调动补给,甚至可以说邓宣的那颗头颅,就是大唐的常时总指挥部。也正是有了如此的人才在京中,封尚书才得以远在融州安心地造船练兵,全心意地为投入在远征碧海的筹备中。
“贤侄,可曾收到融州来信?”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