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因为皇太子反对册立皇太孙,引起了朝野普遍忧虑。 ( 平南)大明是个重视传统的国家,嫡庶有别,长幼有分,嫡长子必然是皇位的继承人。现在皇太子有虚席以待的苗头,是否会造成第二次国本之争?
朱慈烺给出的理由很简单:遽然给予厚位,恐怕不寿。
这个理由虽然牵强,但小孩子要贱养才能平安长大却是民间普遍认知,拿到这个解释也能聊以安慰。
很快帝室和百官就从册立皇太孙的问题上转移了注意力。
因为永王慈炤要去京师讲武堂读书了。
别说皇室,但凡家中有些财力的人家都会延请西席,在家中教授子弟读书。之所以有些人家进士辈出,正是源于这样的优质教育。在士人眼中,只有家境一般的人家才会去义塾、社学,自然是不可能成材的。
皇室子弟的读书进学更加复杂一些。首先从教材而言,虽然也是理学的一套,但历史和古文教育比寻常士子读的更多。而且不用学习时文制艺,对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的学习反而更重要些。在完成了基础文化教育之后,就是各种治国方面的教育,包括大明典制之类。
朱慈炤要去讲武堂读书,可以说是皇室迈向民间的重要信号,也可以认为是对皇室传统教育的破坏。
如果没有朱慈烺一力支持,崇祯和周后都不肯放他出宫。
讲武堂虽然属于乡学,但入学便计算军龄,为大明现役军人。毕业之后分配入各旗队,根据成绩不等授予士官衔职。如果成绩十分优秀,还可以保送进入武备大学,优等毕业生可以直接授予上尉军衔。
从这个角度而言。朱慈炤非但是入学读书,更是参军入伍了。
“如果有皇室宗亲入伍,那对于提高武人地位是很有帮助的。”朱慈烺对段氏道:“想当年祖宗也是披坚持锐打的天下,我也曾亲临战阵。有什么丢脸的?太祖高皇帝还当过和尚和乞丐呢。相比之下入伍岂不是上档次得多了?”
段氏看着乳母牵着的小秋官,道:“大人还是希望自家孩子能够读书上进。”
朱慈烺笑了:“上进?他再进一步就是我这个位子了。”
段氏瞬间回过神来。分说道:“并非只有地位上往上走才是上进呀。从蒙昧无知到通达明理,这岂不也是上进?”
“这般说来也对。”朱慈烺道:“军队里更容易学得通达明理。对了,明日我亲自送慈炤去讲武堂,有些事顺路交代一下。”
朱慈烺乐见慈炤能够开这个头。但也要顾虑到永王这个身份对的教学秩序的破坏。在操场上,教官是否敢对慈炤下令乃至下手?周围同学得知他的身份,是否会故意溜须奉迎?一旦出宫,慈炤的权力就会大得令人仰视,是否会对十六岁的花季年龄产生不良影响?
朱慈烺要交代的,便是这些事,比之崇祯、周后更担心永王是否能吃好穿好。是否能承受得住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是否会堕了皇家威仪……朱慈烺显然更重视弟弟的成长。
朱慈炤也已经到了分辨是非好坏的年龄,从父母的叮咛中他感受到了疼爱,从兄长的忧虑中他也感受到了关爱。
“皇兄。我深以为宗室贤良袭封之论是天下最好的道理!”朱慈炤的声音还有些稚嫩,但听得出其中的坚定。他道:“我本想以母姓入学,不让旁人知道我的身份。不过父皇那边……”
姓氏是一种烙印,绝非简单的符号。
朱慈烺笑了笑,表示理解。
“不过我还是希望入学之后能够改名,掩饰亲王身份,好叫教官对我一视同仁。”朱慈炤道:“若是因为王爵而得高分,我却不能受此侮辱。”
在这个年纪的青少年总是希望能够社会和周遭的人正视他们本身,也算是青春期特有的心理状态。反倒是成年之后,人们更喜欢用社会身份、财富地位来介绍自己。
“我也是这般想的。”朱慈烺道朝车厢后座的陆素瑶伸了伸手。
陆素瑶连忙递上一个信封。
朱慈烺接过随手递给了朱慈炤。
朱慈炤看了哥哥一眼,见他示意立刻就看,当下打开信封,取出里面的一张薄纸。纸上是一份新的入学通知书,显然是朱慈烺命人连夜制作的。这份通知书上,朱慈炤的姓名已经改成了“朱勇”。
一个普通得近乎俗套的名字。
因为是单名,甚至暗示着这个名字的主人身份不高。
“‘勇’借‘永’之音,为兄愿你在军中奋勇前行,不负‘永王’之号。”朱慈烺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