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随着完颜乌古乃在辽国东北汴京上的动作,瓦桥关外的萧惠等人的动作也渐渐越来越焦躁了,根据富弼传来的消息,现在的萧惠和北院大王几乎每一天都要接见他两次左右,询问他关于宋朝皇帝的意见,并且手下的军队也开始不停的在瓦桥关外进行调动,营造出一副山雨欲来的模样。
只不过这些举动并不会吓倒徐清,他很清楚的知道,若说此时的宋朝正在经历改革的阵痛实力有所下降的话,那么辽国的实力相比起二十年前,宋真宗朝时,简直就是做过山车一般的下降,是根本不可能有能力同时应付两场以上的战争的,这一点并不会因为统治高层的决心而改变,一个国家的实力,如果使用过度了的话,那么他得到的结果,绝对不会是一个好的下场,萧惠等人尽管无恶不作,可大脑却还是保持着清醒的,所以徐清相信,这一切,只不过是在掩人耳目罢了。
不过宋朝君臣也不敢掉以轻心,在这段时间里,韩琦和夏竦两人通过殿前司和枢密院,不停的将北方的百姓武装成拥有一定战斗力的部队,这样一来虽然花费很大,可却能让南方和西部继续保持稳定,短时间内,已经有三十万人获得了朝廷的武器,还接受了三个星期左右的训练,虽然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军人,可派上战场作为辅助部队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四十万的禁军,六十万的厢军、乡勇,再加上三十万的农民武装,总共一百三十万的军队,守卫着瓦桥关东西长达两百里的范围,可以说只要辽国的皇帝不犯傻,对宋国发动全面进攻,瓦桥关绝对是固若金汤,不可攻破的,而有了这一点作为前提,富弼的谈判也开始慢慢的强硬起来了。
刚开始前一个月的时候,他还不停的纠缠着辽国让十座城市减为七座,而现在,则是把十座城市直接从签约名录中给取消了,只是在岁币上增加了十万,没办法,若是一分钱也不出,说不定萧惠真的会狗急跳墙也说不定,毕竟一个多月的时间,五十万大军驻扎在这里,但是军队的粮草花费就已经有五十万贯左右了,岁币增加十万贯,对于萧惠等人来说,已经是难受至极了,除此之外,富弼是一个子都不愿意让了。
而这样的条件,萧惠自然不能接受,就像富弼所想的那样,带着如此庞大的军队到宋朝的边境线上来,最后就拿了十万贯钱回去,这对于萧惠来说,简直就是个耻辱,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他是坚持不同意,他要求富弼必须让宋国皇帝答应在原来的岁币基础上再增加五十万贯,然后每年的布帛要多给十万匹,答应这个条件,辽国就撤军。
显然宋朝是不会答应这个条件的,反正现在时间是站在自己这一边,只要时间拖得越久,辽国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不答应就是不答应,若要按照徐清的想法,别说是十万贯岁币的增加了,就算是原本的岁币都想一笔勾销了,可没办法,谁让现在宋朝的军队还是一盘散沙呢,想要正面跟辽国作战,简直是找死,所以也就只能忍耐了。
因为朝廷态度空前的坚定,也让富弼有了反对的勇气,即便辽国的军队不停的在瓦桥关外张牙舞爪,可每次见到萧惠和耶律洪基的时候,富弼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意见,就算是刀斧手在侧,富弼也不改其志,几次三番下来,事情便开始进入到了黏着的消耗战中。
关外是辽国的士兵不停的军演,关内则是所有的士兵们开始紧张的训练,两边每天消耗的物资,都已万贯来统计,其中宋国的消耗还要更加大一些,毕竟宋朝的军队更多,人力成本也比辽国要大得多,每天的花费基本都在三万贯左右,而为了让这一百三十万人能够吃得上饭,除了直接从河北、河南运粮之外,还要从南部和东部运送一批粮食过来,每天奔波在粮道上的农夫差不多有两百万左右,要不是宋朝富甲天下,这仗还没打,光是这笔钱就能把人给压死不可。
而这样的结果,徐清等人却很高兴,因为这几乎已经是他们所能设想到的最好结果了,虽然还有更好的结果,比如说辽国答应了他们的要求随后撤兵,不过这样的结果显然不太现实,辽国乃是天下第一大国,军事实力更是毫无争议的天下第一,想要让他乖乖撤兵,那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能像现在保持紧张的过程中让和平存续下来,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把现在这个状态保持下去,然后等待辽国内部的事情开始发酵。
当然,徐清这样的做法,引起了许多保守派中主和派的不满,在他们的眼中,耶律洪基的要求并不过分,只是增加了五十万贯铜钱和十万匹布帛而已,这笔钱加在一起甚至不够现在军队调动两个月使得,若是时间再拖延下去,则花的钱会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这又何必呢?
这样的舆论很快就在汴京的朝堂上传扬了开来,对此,徐清赶紧找了范仲淹和包拯两个人商量了一番,对于这样的言论,范仲淹这种以国家天下为己任的人自然是受不了的,给钱是一回事,给多少则是另外一回事,给十万,西夏和吐蕃、大理等国看到了之后,只会觉得辽国要的少,宋国坚韧了,可若是答应了耶律洪基的要求,那在他国眼中的印象可就真的败坏了。
这可不是五十万贯钱能买的回来的,所以范仲淹等人是坚决反对这样的言论,徐清和包拯也同样是如此,三个商量了一番之后,在所有人的一起努力之下,很快便草拟了一封奏折,在第二天由范仲淹公开在朝堂之上,对着文武百官和皇帝念出了三人的想法,便对主和派的那番言论进行了强力的驳斥,这也瞬间引爆了整个朝堂政治的风暴。
范仲淹这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