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贾怀庆跟那个盗墓男子拜了师父后,过的几乎是隐居生活,除跟着师父外出干活外,他从不出门,也不知什么原因,有时他能看师父盗来还没出手的古董,一看就是半天,那种专注和痴迷程度令他师父都感到惊讶。
人们常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盗墓虽然不在七十二行之列,而且也拿不上台面,但是这个行当自人类有史料记载以来就一直存在,自古以来大盗者盗大墓,小盗者盗小墓。贾怀庆跟了师父后,师父只是晚上干活带他,白日外出踩点和出货从不带他。他知道这是师父对他还不太放心,还防着他,在观察考验他。
这样一来,白天的时候他就有了充足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于是,他便充分利用这段宝贵的时光,开始琢磨起古董来。要知道,古董这玩意儿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懂的。只有通过亲眼目睹、仔细观察大量的实物,才能够对其略知一二。那些只听过几节讲座、看过一些书面介绍,就妄图去古玩市场捡漏发财的人,简直就是痴人说梦,纯粹是异想天开!你就有再多的钱也会像打水漂一样扔了。
曾记得国内有位着名收藏家说过,他当初纯粹就是痴迷古董才爱上了收藏,以至于他到任何地方最想去的就是博物馆,他曾不谦虚地讲,故宫博物馆里面瓷器摆放的位置馆内工作人员都没有他清楚,他闭着眼都知道哪个瓷器摆在什么位置。有天他没事又去故宫看实物,有件康熙朝的青花被撤下了,他本能地惊问:“摆在这康熙朝青花怎么没有了?”工作人员都吃惊地看着他。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某个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并非易事,但如果能找到自己真正喜爱的事情,并全身心投入其中,那么就会变得相对容易。而这种热情,往往来自于内心深处的兴趣爱好。正如贾怀庆一样,他之所以能够在古董领域有所建树,正是因为他对这些古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贾怀庆对古董的痴迷程度,可以用“忘我的沉醉”来形容。他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琢磨每一件古董,观察它们的细节、纹理、颜色等方面。这种专注让他能够深入了解古董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也使得他在这个领域里不断名声远扬。
三个月之后,贾怀庆的师父看着他的表现,心里不禁感叹道:“这小子还真像我啊!” 他发现自己这个徒弟不仅能说到做到,而且从不会越过雷池半步。看到这里,师父终于认可了贾怀庆,开始真正地传授给他一些作为师父应该教的东西,比如盗墓方面的经验和方法。此外,白天的时候,师父也会带着他去各地踩点,让他在实践中掌握这套流程。
在跟着师父踩点的过程中,贾怀庆逐渐了解到,原来师父获取古墓信息的方式竟然是通过四处走访打听来的。他心里暗自琢磨,如果遇到那种整天足不出户、二门不迈的人,或者对历史知识一无所知的人,那他们怎么可能知道哪里有古墓,哪里没有呢?这样一来,岂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吗?于是,贾怀庆决定寻找一种更高效、更准确的方式来确定哪里有古墓哪里没有古墓。
刚出道的他在内心就等于否定了师父这种踩点效率不高的做法,但想归想,他不敢对师父说,他自己没事时就思考着这一问题。一天他无意中想起成语:秀才不出门闻知天下事。他问自己秀才连门都不出凭什么知道外边的世界?还不是通过看书来了解的嘛,想到此他突然一拍大腿自语道,“我为什么不能从书中就了解到哪里有古墓哪里没有古墓呢?”
那究竟什么样的书籍里会有这样的记载呢?他仔细一想,觉得自己想要挖掘的那些古墓,墓主不是名垂青史的大人物,便是富甲一方的大富商。毕竟只有这些人的墓室之中才可能埋藏着珍贵的陪葬品。而这些名人或者富商必然会在地方史料中有详细记录。没错,只要查阅各地的地方志,或是各个县的县志,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那些具有开挖价值的古墓了。
他悟出这一寻找古墓玄机时,他异常兴奋,但他并没有告诉师父,而是深深地埋在心里,跟师父出去踩点时仍按照师父那老一套,整日在陌生的地方转游,通过寻问的方式打听当地出过名人或者富商没有,从而确定有没有古墓可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断积累经验和技能,逐渐感到自己已经足够强大,可以独立单干时。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向师父道别,并正式踏上了闯荡天下的征程。自那以后,他几乎每次行动都能够成功得手,这让其他同行们羡慕不已。
他之所以如此成功,关键在于他独特的——“秀才”策略。每到一个新地方,他必定会先前往当地的图书馆。在那里,他仔细查阅地方志,了解这个地区出过哪些名人、富商以及他们的社会地位等信息。接下来,他亲自前往实地考察这些古墓是否保存完好,是否曾经被盗取过。只有经过综合评估后,他才会决定是否下手。
这种策略不仅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谨慎,也使得他在寻找古墓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通过深入研究历史文献和实地勘察,他总能准确找到那些隐藏着宝藏的古墓,成为了业内备受推崇的神人。同时,他的成功也离不开他对历史文化的热爱。正是这种热情驱使他不断学习和探索,从而在盗墓领域中独树一帜,无人能及。
贾怀庆幽灵般来到沂水县,他一如既往地来到沂水县图书馆,他找到沂水县志便仔细看了起来,当他看到陈庙乡在古代出个名人叫陈泽恩,官至都督,而且还是告老还乡时,他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心里道:“此公死后肯定葬在沂水境内。″
锁定目标后他就着手下一步行动。他来到陈庙乡,在街上转了一圈后,他来到一家名叫陈阿来饭店。
陈阿来主动迎了上去热情打个招呼便问:“你想吃点什么?”
“你这有当地特色菜吗?”
“有啊!腊肉炒竹笋就很有特色。”
“好!那就来个腊肉炒竹笋,再烧个汤吧。”贾怀庆道。
没多会陈阿来就把一菜一汤烧好,“喝酒吗?”陈阿来上菜时问。
“不喝,吃过饭我还要开车。”
由于时间还没到饭点,饭店就他贾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