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239章 孙承宗的毒计
自从唐人开始举办所谓的大会,整个台南乃至大明及周边各方势力便将目光汇聚到了唐人的身上。
与之前的关注不同,随着一次又一次会议公布出来的内容来看,很明显唐人建立一个国家的意图已经昭然若揭。
而且每一次公布出来的体系都能让人深思许久,以至于那些秀才们在台南办的报纸也开始增加了印刷的数量,毕竟大明还有很多士绅文人有这方面的需求,而让他们选择购买台南三大报,阅读起来肯定就没有秀才们写的文章那么舒服。
史书上记载天启皇帝朱由校是个不识字的皇帝,说这个在位仅七年的皇帝是个木匠,历史是否真实记载了这位皇帝的人生不得而知,但至少1621年的7月,这位刚刚登基不久的皇帝却已经在阅读起了来自台南的所有报纸。
御书房里,天启皇帝一边看着不同的报纸,一边听着孙承宗给他汇报最新的辽东情况。
“陛下,熊经略与王巡抚之间的不和已经几乎公开化,但由于熊经略从徽商手里借来了雇佣兵和部分唐人飞箭,暂时稳住宁锦一线是没有问题的。王巡抚已经在广宁开始构筑防线,其麾下游击毛文龙已经亲自前往东港去说服唐人,不出意外的情况下,唐人必然需要我大明默许东港问题,定然会给毛文龙支持,想来这一次我两路大军必然可以遏制住建奴向西扩张。”
天启皇帝表面上读者‘海外观察’,实际上下面还夹着一张‘台南娱乐周刊’,上面的最新娱乐头条的青楼女子画像倒是没能吸引到他,毕竟真的没有他的皇后张嫣漂亮。
可上面的一些新奇玩具还是让这位十几岁的皇帝有了想法,偷偷看了一眼一本正经的孙承宗,天启皇帝有些心虚的问了一句:“孙师,经略与巡抚不和,看起来符合朝廷制衡,但这不会导致开战时双方在战场上配合不利吧!何况上次孙师也提到过大凌河一线的防御布置,朕看广宁和宁锦一线都距离大凌河有一段距离,真打起来怕是来不及支援大凌河一线吧!”
孙承宗可不知道皇帝还在偷看娱乐报纸,听到皇帝如此发问,立刻回道:“回陛下,微臣已去信辽东巡抚王化贞,要他尽快派兵支援西平堡一线,王巡抚收到微臣的信件后想来不会坐视。时间终究是站在我大明一侧,建奴人口兵力有限,又不善生产,只能靠劫掠维持物资来源。因此臣主张大凌河以西采取坚壁清野方式减少建奴物资补给来源,一面收纳百姓补充兵员,一边构筑城防工事,以此牢笼之策来禁锢建奴活动空间。”
天启皇帝敷衍的点了点头,事实上他这个皇帝可是受过皇室正统教育的,别看年纪还小,也还有正常这个年纪人该有的贪玩之心,但要说对于朝廷中的弯弯绕,他可是非常清楚。
所以敷衍是因为天启皇帝很清楚自己老师这一套或许对建奴有效,但同样需要大明投入的资源也不会少,眼下他内帑里那点钱还算宽裕,倒是不用担心资金不够的问题。
但想到要花钱,天启也不得不找个理由安慰自己,或者说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毕竟皇帝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先帝泰昌只在位不到一个月,内帑就流出数百万两银子,祖父万历皇帝一辈子脸都不要了才攒下那点家底,可不够他败坏多久的。
轻轻放下手中的报纸,天启皇帝一边小心翼翼的将娱乐报纸遮掩住,一边故作轻松的说道:“众多官员南下,或派遣家人私自前往台南,这事孙师如何看待?”
孙承宗心里早有准备,作为皇帝的老师,他最清楚自己这个学生的本事。或许还有些稚嫩,但从孙承宗的角度来说,天启皇帝无疑是个合格的皇位继承人。
或者更准确的说,以孙承宗接触过的皇帝来说,天启更像他的爷爷万历,反倒是不太像他的父亲泰昌。
万历的特点就是精明,精明到了哪怕三十年不上朝,朝内外的大小事务人家也门清的地步。
想糊弄最好还是挑选泰昌那样的皇帝,万历天启都不是朝臣随便可以糊弄的。
“陛下,民间商事而已,或许其中因为利益关联会有不少官员参与其中,但这不过是世家习惯而已。如今我大明最重要的问题还是解决辽东建奴,只有解决卧榻之侧的威胁之后,才能考虑对抗东南。”
偷偷瞥了一眼皇帝,发现皇帝的目光并没有什么变化,似乎皇帝对于这个回答没有反应一般,孙承宗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道:“唐人对外扩张的野心是昭然若揭的,但受制于他的人数体量,他们是极度需求从我大明引进人口充实他们占领的土地,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唐人就必然要与我大明保持稳定的关系。”
“以微臣之见,辽东部署完成之前我大明或许可以公开邀请唐人使团来京,用我大明的宗藩关系来确定双方地盘,并适当将辽东难民转移到唐人领地之内。”
孙承宗这番话也就是在自己的学生面前才敢说,换做是没有这层师生关系,他还真不敢说出口。
天启微微皱眉,倒是没有他弟弟那般急切,而是若有所思的问道:“孙师这计策可是很难通过内阁的,朝中诸公怕是也会因此诘难孙师,不知孙师可有应对之策?”
孙承宗眼前一亮,他没想到皇帝会是这样一个态度。以他对皇帝的了解来说,皇帝能明白他的意图,能分清主次就已经很不错了,没想到皇帝还能跟上他的节奏,这就有点意外之喜的感觉了。
“回陛下,老臣倒是不在意诘难,而且此刻山海关及广宁一线已经汇聚百万辽东难民,这些人终究是要进入关内的。京城一代的士绅官员肯定接受不了这百万流民,放任这些人自求生路也只会加剧我大明地方混乱,倒不如由朝廷统筹,锦衣卫暗中布置,直接把这些人送去台南,待到我大明解决建奴问题之后,直接引动这百万辽民在唐人领地起事,届时配合朝廷大军,可一举解决唐人问题。”
天启可不是他那个傻弟弟崇祯,一听到孙承宗这番说词就会找不着北。
人家分担没有兴奋,反倒是悠悠的说了一句:“孙师这般哄骗稚童的话语就莫要拿来欺朕了,朕不会相信,朝中诸公不会,唐人能凭借不足千人数量雄踞一方,更是不会相信,孙师恐怕还有谋算吧!”
孙承宗笑道:“回陛下,微臣却有其他谋算。这翻做派各方自然都看的清楚。但对于我大明来说,百万辽民确实是个难以处理的问题,朝中诸公也好,北方士绅勋贵也罢,大家就算明知道这事有问题,可当那些辽民问题摆在他们眼前的时候,他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下。”
“至于唐人,以老夫了解来说,唐人急需我大明汉人助他们维持各方势力平衡,引入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既然双方都有需求,那倒不如索性由我大明出面与唐人谈判,只要唐人肯接纳百万辽民,我大明将所谓东港、旅顺之地甚至奴儿干都司都许给他们也并无不可。”
“唐人来辽东的目的必然不是为什么所谓的做生意,三国手段渔利之心如此堂皇,不如由我大明主导,引着唐人不得不接受百万辽民。”
天启皇帝的表情可不太好看,但也没有直接发怒,而是耐着性子开口问道:“孙师,这般布置看似短期内我大明获利颇丰,实则不够长久,那东港、旅顺之地朕也看过舆图,乃是遏控辽东的两处海港,唐人水师强大,掌控这两地便能随时对辽东构成威胁。孙师不想办法解决问题,反倒是加上奴儿干都司之地,看似可以邀请唐人助我大明牵制建奴,实际上遗祸无穷啊!”
孙承宗心里倒是没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