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牛易点头道:“这药材里有一味乌头,若不是我用银针测出,几乎很难发觉,顾员外的病便是因为这乌头没有泡制好所致,乌头在药方中有散寒止痛、回阳救逆、风寒湿邪之功效,若没有去除毒素,却是害人的药。”闻言顾员外大怒,对着身边的管事说道:“去给我查明此事,我绝对饶不了这阴险小人。”
既然找到了病因,对于中毒这种症状,还是牛易的强项,治起病来便顺畅了许多,于是便为顾员外开了一张药方,想必喝上一些时日便会痊愈了。关于张神医为何要对顾员外这样做,后然才得知是张神医受了顾员外的对头银两,利用顾员外的病,让张神医做手脚,不想被牛易抓了正着。
从此牛家医馆生意更好了,昔日的贫穷人家,日子也有了盼头,牛二宝跟周氏整天乐开了花,帮着采买药材,整理切片,后又收了二个学徒帮着称药配药。
不想好日子没过上几天,祸事降临,张神医收买了当地衙门中的典吏,说是牛家医馆没有朝廷行医照书,无法课税,要罚银还要关闭医馆。面对官府的压力,牛家医馆想要生存下去就很难了,行医的文书要有太医院统一颁发。
在这里就要说说古代行医的事,在明朝以前行医不需要资格证明。这是因为习惯法使然。但是自明朝起,国人行医是有“证照”的。如果违规一次,终身不得行医。
明朝以前求医,一般只寻找老中医。医家祖上三代从医的,才会去求治。一般的江湖郎中,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去找他治病。如果郎中因为误用了方子,害死人命,朝廷也会派人来检验。取证的时候,会向本县本乡的名医求证,看医生开出的方子是否有违常理。比如自宋朝开始,会在县里惠民药局设医生,免费给穷人看病外,就是查验一些江湖郎中的药方,是否乱用方子。
到了明朝后,从医的人家是子承父业,世代沿袭的。一个人是不是合格的医生,朝廷有户籍可查。如果违规用药,朝廷可以“不许行医”。可见,古代虽然没现代意义的“行医执照”,但肯定有区别医家与常人身份的证明文件。但凡开设医馆、药局,必须出示相关的文件,而这个文书就要有太医院中的太医署颁发,如果没有,肯定办不成。可能大家听说过御医,也听说过太医,很多人想当然认为二者就是不同的叫法而已。其实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御医就是太医,但太医却不一定是御医。御医是一个有正八品品级在身的太医,而太医却不一定是有品级的,比如食粮医士、冠带医士、支杂职俸医士和支品级俸医士等太医就都是无品级的。太医品级有高于御医的,也有低于御医的。比如院使、院判的品级是要高于御医的,院使是正五品,院判是正六品。再如吏目的品级是要低于御医的,吏目是从九品。御医是有单独看病,处方权的,而太医却不一定有。比如太医院中的医生,他们就是没有单独的看病与处方权的。御医的医术是太医中最为高超的一类人,多数太医是比不上他们的。明朝是一个等级非常森严社会。
《大明律》还明文规定,如果医生开错方起了纠纷,可以找别的医生专家来验证。这就把过去处理医疗纠纷的习惯,正式纳入了法律明文当中。能有更加有效地保证百姓的安全了。
可是像清涧这样的一个西北县城,人口不过几千,最缺的就是药局及医馆,连江湖郎中也很少,行医通常官府是不会管的,除非闹出人命,有人上告时才会上纲上线,这一下就把牛家医馆彻底给打趴下了。
牛易一家不得不关闭医馆,另寻出路,最后牛二宝带着全家来到了米脂开店行医,可是搬家的花费很大,已经把这几个月来牛易行医赚来的银钱全部花费了,无力重新租店铺门面房,连居住的房也租不起,牛易道:“只要全家有一个容身之所,先行脚行医吧。”就是跟算命测字一样,手里拿着一个幡,上面写着“半仙”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