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古代没个作坊生产出的纸尺寸也有许多大小不一,一张纸的大小,就代表了后期书的大小,比如有4尺整张的,有3尺整张的,对折再对折后,再裁剪就是书的大小。
那么《大明月报》的页数定为每期八页为最佳,不浪费纸张,古代读书只是少数人的专利,穷人家的孩子是不起书的,所以历史上有很多小故事都是,穷人家的孩子特别喜欢读书,为了读书就到富人家去做工,趁机还能偷偷地看书。凿壁借光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这种情况产生很大的原因是因为那是后书的价格太高了。
为了表示对先贤文人的尊敬,看到地上的纸都要捡起来。虽然东汉末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但是对于古代社会来说,造纸术已经算得上是高科技了,所以大多数人还是用不起的。 雕版印刷术的工程量非常的浩大,就是先把要印刷的东西雕刻到一个版面上,如果有一个字刻错了就要重新再来。这样以来,书的成本中的人工费部分就非常高了。
在古代典籍中有记载,南宋的淳锡年间,苏州地区印刷《大易粹言》而是册,就耗费了1300多张纸,不光纸张,其他的材料棕墨糊药,印背匠工人的吃饭的钱就有1.5贯,赁本钱,1.2贯,成本总共是大约3,3贯,这样成本的书,标定的售价是8贯, 如果把贯换算成人民币的话,一贯相当于人民币300元,怎么样,是不是很震惊。一本书需要人民币2400元,是不是普通人接受不了呢。
在清朝有一个叫徐增的人在书中是这样记载的,一部《元气集》一共是40页,整部书共印了100首诗,这本书的成本价在16两白银。在清朝年间,白银内流,导致通货膨胀,银子的价格下跌,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150元到200元,这样算下来,这本书的价格就在2400元。
晚清的大官曾国藩落地后在当时的金陵看中了一部《二十三史》。狠狠心咬咬牙,把自己的衣服都当了出去,又借了一部分钱,才买下了这部书。他的父亲知道这件事情以后,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特别的高兴。
现在大家明白了吗,在古代读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明朝的官员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里面写到,家里穷没有书可以看,于是就从家里有数的人家把书借来,然后在自己手抄书,很多穷苦的子弟就是靠借书抄书学习的,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出现了一代代的明人大儒 。
寒门难出贵子是古代读书人的真实写照, 古代的读书标配就笔墨纸砚,但是笔墨纸砚的价格,首先来看文房四宝之首,拿笔中的名牌南宋湖笔来说,“五十两兰蕊”、“四十两大屏”,“三十六两上条”,“三两寸楷”,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这里的“两”是指几两银子,古时湖笔以百支计量,价值即银子的两数冠于笔之前。拿这里次丐版的“三十两上条”来说,就是每100支上条笔可卖36两银子,在《水浒》第14回,吴用见阮氏三兄弟时,有这样一段描写:吴用取出一两银子付与阮小七,就问主人家沽了一瓮酒,借个大瓮盛了;买了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四个好汉够喝的一翁酒估计不少,那个时代粮食产量低,就按西风六年算,两瓶也得300多,20斤生熟牛肉,至少800元,一对大鸡100元,总共购买力折合1200多元,而36两买100支笔,每支笔妥妥的400元+,让章子俊泪目的自己从幼儿园到现在,破坏掉的笔都得好几万?
再来看看古代墨的价格,墨的价格贵的“一螺值万钱”,即10两白银,便宜的则要算一番,北宋沅州公使库重修整雕补刻《续世说》时提及,今具印造《续世说》一部,计六册,一印造纸墨工食钱,共伍佰叁拾肆文足。古书一页80字左右,用今天的话来说,六本书大概600页,字印下来花了534文钱,第一项主要花费包括用墨和工人吃饭,平均下来用墨按267文钱来算,1文钱可以买个烧饼,一个烧饼按1元算,总共花267元,这还是劣质省墨的印刷用墨,手写墨估计得翻好几倍。
在古代,纸全部是手工做的,效率很低,而且做好后,运输到外地,是靠牛马,在南方还有保存问题,所以纸的成本是很贵的,为什么古代人擦屁股都是用厕筹、树叶。那是不得不为之,就说北宋的大青白纸每张7.33文。简单说,就是16张A4纸相当于7个半烧饼,一张A4纸5毛钱,听着好像不是很吓人,但是问题来了,毛笔写,每页几十个字,一个硕士论文写完,再用毛笔画些插图,光纸钱就得几千块钱,前提是别写错任何一个字…… 。
砚台早在古代就可以当收藏品来供养了,所以价格可想而知,哪怕在五百年后机械化水平如此之高,一般的砚台仍旧几十到几百不等,稍微精美的洮砚等四大名砚价格早就过千,也是,谁小时候还没有个拿漂亮铅笔盒的梦?再结合墨和纸的价格,古代一个砚台的价格最起码估计也是成千或者上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