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bsp; “而且目前东南平叛主力,勇卫左右军,从主将万遵祥以下主要将领们,不是武勋世家出身,就是他们的门生故旧。与他们交好的广顺王做了主帅,一旦挟东南大胜余威整军北上...”
说到这里,任世恩不做声了,汪置听到关键处却没有下文,不由急了。
“耶耶,北上干什么?”
“恭请皇爷逊位为太上皇,禅位于广顺王。”
任世恩轻轻地一句话,在汪置听来却像是一串的焦雷,在耳边炸响。
此时的汪置终于明白,天家的事,说来说去,绕来绕去,最后都要聚焦到那张龙椅上。
这不行,那也不行,汪置有些绝望了。但是她不是轻易气馁的人,坐在椅子上默想了好一会,突然想到了一个人。
汪置把此人名字跟任世恩一说,让他沉吟了好一会,最后缓缓点头道:“此人可以试一试。”
第二天早上的朝会,主要议题是给遇害的江南布政使陈如海追荣。
内阁阁老们,以覃北斗为首;其余大臣们,以李浩为首,都有些心不在焉。他们踊跃地发言,极力追思着陈如海的学问人品和功绩,褒奖的话不要钱地一箩筐一箩筐地往外道。
他们如此热切,不是对陈如海的感情有多深。真正与陈如海感情深的,在陕甘,在两广,在江淮,在江南。只有极少数几位今天站在朝堂上。
阁老和大臣们这般态度,是想完美又迅速地把表彰追赠程序走完,好快一点进入到大家更关注的下一个环节。
“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明曰文;安乐抚民曰康。臣恳请皇上,赐如海谥号文康。他当得此谥。”
李浩摇头晃脑地说道。
“臣等附议!”覃北斗等人连忙附和道,先把最麻烦最能扯皮的谥号定下来。
正弘帝点点头,“准!”
“皇上,内阁票拟,追赠陈如海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洪中贯不缓不急地启禀道。
今天朝会上,这位首辅似乎成了最神定气闲的人。
“嗯,薄了,难以酬陈卿大功,”正弘帝有些黯然地说道,似乎想起了陈如海的往日功劳,最后缓缓说道,“追封新阳候,追赠特进荣禄大夫、太傅、吏部尚书。”
“皇上高德天恩,厚恤忠臣,海内莫不感念仁德!定能以仁君之名流芳青史。”
群臣们齐声高喊道,表示绝无异议。就连平日里最爱抬扛找茬的那几位清流御史,也跟着大家一起出声,神情肃穆,表示心服口服。
这件大事定下来后,群臣们迫不及待地进入到下一步。
安国公指出陈如海被奸人所害,肯定是乱贼伺机谋逆。虽然军报还未传到,但是为了以防万一,他建议派遣一位皇子亲王,南下坐镇。然后直接把举荐人选也说了出来。
“臣等举荐广顺王...”
安国公话刚落音,李浩连忙跳了出来,表示同意安国公的前半截,东南局势确实有不稳之势。但是他觉得广顺王南下坐镇不合适,举荐了更合适的广安王。
覃次辅支持广顺王,但支持广安王的有陈阁老和汪阁老。尤其汪阁老是兵部部堂,在兵事上的话语权很重。加上洪首辅暂时保持沉默,所以两边的实力势均力敌。
于是朝堂上分成两派,大家伙争得面红耳赤。
支持广安王的多是清流词臣,以嘴炮著称,讲起道理一套套的。
在他们嘴里,敏感暴躁,喜怒无常的广安王成了文武双全,仁德无双,勇于任事,坚毅果敢。仿佛他不南下坐镇,那些乱贼可能第二天就能打到江宁去。
安国公这边嗓门大,而且他们熟悉军务,一口一个专业术语,说来说去就一个意思。打仗这种事不适合广安王,他还是跟着名士大儒们多读读书,没事参加诗会词社。坐镇江宁,还是让更合适的广顺王去。
“皇上,臣举荐一人。”詹事府詹事胡之荣启禀道。
“讲。”
“臣举荐翰林院学士、鸿胪寺卿、京营观军容使展驸马!”
还没大家反应过,吏部左侍郎李养贵马上附和道:“臣附议!”
朝堂一片哑然。
大家都知道,胡之荣原本是前次辅尚一阗。尚次辅致仕后,他迷茫彷徨过一阵子,后来不知走通了谁的门路,一下子从太仆寺这个耗子都懒得去光顾的衙门,挪到詹事府。
虽然这也是个清水衙门,却是进入翰林院,成为储相的极佳跳板。
而李养贵则是洪中贯的门生。
两人发言,不由得众人联想翩翩。
站在角落里静看云起云落的展延寿,却差点骂出声来。入你个仙人啊,这是有人想害老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