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珍贵的盐 (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老电影《党的女儿》、《闪闪的红星》都有关于盐的情节:地下党和革命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给红军送盐和盐制品。如电影里的李玉梅给红军游击队筹集咸豆角;潘冬子将盐水渗在衣服里,瞒天过海躲过白匪军的搜查,一切都是为了盐。
解放前,江西食盐缺乏,价格昂贵,百姓吃盐困难。
1930年底,mZd在对江西兴国农民调查时说过,有的家庭“年初喂一头猪,喂到12月份,卖给人家,才能买油盐回来吃!……”
现世的盐作为一种普通的日用食品,已经进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盐于人体非常重要,它可以调节人体内水份均衡的分布,维持细胞的内外压,参与胃酸的形成,促进消化液分泌,能增进食欲……缺盐会出现全身乏力,精神淡漠,甚至会出现休克,昏迷等症状。
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广泛的用途,被誉为“化学工业之母。”
刘钧知道,江西的地下矿产资源非常丰富,1970年3月,地质人员在江西赣州会昌县周田村发现了一个储量19亿吨的大盐矿,这个地方就是会昌筠门岭,现在是江西氟盐化工产业基地,2021年年产值突破200亿元,为世界级特大型岩盐矿藏。
刘钧想到,游击队要生存,除了要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外,还要面对维持游击队日常生活的需要的问题,现在游击队还可以靠战斗的胜利补充所需的日常生活物资,但他知道这只是短期行为,一旦白匪军派重兵采取围剿封锁政策时,游击队将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这一天,刘钧对魏政委说要带神枪手小队出去进行野外训练,魏政委立即批准了。
根据地图的显示,这个地下储存着巨大盐矿的地方离营地50公里,急行军一天可以到达。
刘钧带着于德水7人小队一早出发,一路上,刘钧把特种兵一些野战侦察的基础训练科目教给大家,边走边练。
如捕俘技术,包括背后捕俘、防枪捕俘、防刀捕俘、摔打捕俘、夜间捕俘以及捆绑、押带俘虏的技术;还有战场自救、抢救的、护送技术,还有非常实用的军事攀登技术,他拿出一根绳索,教大家自制攀登器材,打各种绳结:固定主绳办法,解脱主绳办法;还有三点固定上下,抓绳上下,踩绳下等。
于德水他们被刘钧的一个又一个惊人的技巧折服了,没想到侦察兵还有那么多的名堂;如上山尽量走对角线,在对角线走到头时,要转过来朝着另外一个方向行走,这样可以避免脚步错杂,或者失去平衡;下山时尽量走直线,不要随便乱拐,背挺直,膝盖稍弯,以减少走路时带来的冲击力。
在路上,刘钧还教大家野外生存的技巧,如猎捕技术及处理和食用;野外可食植物的寻找和食用;寻找水源和取火的办法,等等,这7个人觉得这一趟行动太值了。
这一次,除了刘钧带了一些军用压缩饼干外,于德水他们一点干粮都不带,他们边学边练,捕食野生动物,野外烧烤以充饥。
一路上,他们穿着蓑衣,有时顺着公路走,遇到敌军就躲避,见到村庄基本绕弯。刘钧也没说目的地,只是带着大家不停地走!
到了下午,太阳快下山时,刘钧从地图上看距离目地的不远,半山腰有一个有点破旧的小寺庙,就打算让大家在此休整,明天再出发。
这是一个小尼姑庵,有人,虽然比较破落,但很整洁。
刘钧让于德水进去查看情况,因为他会讲江西本地的话,不容易暴露。
很快,于德水回来。
“这个尼姑庵有16个尼姑,庵主叫慧明,85岁,基本走不动了;另外15个,有老有少的,为避嫌,庵主只同意我们在外面的草房休息。”
刘钧他们找了一个避风的角落,中午打猎时捕获了一只野山羊,比较大,他们七个人才吃了一半不到,所以晚上又拿出来,用火烤了一下就分开吃了,也许是烤肉吧,香味传到庵里,惹得几个小尼姑伸出头来看,羡慕得不得了。
于德水用当地的话叫她们过来,开始她们不好意思,把头缩回去,很快就小心翼翼出来,也许看到他们没有恶意吧。
其实尼姑是信佛教的,佛教里没有规定一定不能吃肉,由于很多寺庙都是建在山里。和尚、道士、尼姑都是自种一些水稻玉米蔬菜类的植物,吃肉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人们以为他们都不吃肉。
于德水给了几块肉给她们,很快大家就熟络起来了。
刘钧仔细观察这个尼姑庵,整个院落结构严谨,布局得当,具有中国木结构建筑的风格,环境幽静,古色古香,看样子香火还是有的。
刘钧叫来一个小尼姑,小尼姑看刘钧是这些人的头目,有点害怕。
“小姑娘别怕,我问你一件事。”
“你们这个庵叫什么名?”
“叫莲慈寺。”
“还有别的叫法吗?”
“有时也叫‘三保经堂’。”
刘钧终于确认了心中的想法。
“你们这是不是有一个叫慧妙的?”
“你怎么知道?”小尼姑很奇怪。
……
慧妙站在刘钧的面前,她觉得很奇怪,她总以为自己隐藏得很好,知道她身份的人不多。
这七个人一看就知道不是一般的村民,虽然他们说是盐商,但举手投足与普通人不同,一定是军人。
庵主不让这七位男子在庵里过夜,他们也没有意见,就在庵外休息,不打扰她们,有点红军的风格,白匪军绝对不会这样。
慧妙给人的感觉是受过教育的,举止不凡,礼数周全。
刘钧用手沾着水,在桌子面上写了一个“张”字。
慧妙大惊失色!
慧妙原名张xx,丈夫是红军干部,1935年4月在带领部队转移途中英勇牺牲;她被敌人追杀,在当地党组织的安排下,她到了这个尼姑庵,当上了尼姑,取名慧妙。
这里只有十几户人家,比较安全。但她没有忘记开展党的秘密活动,利用尼姑的身份,在附近村庄秘密发展党员。
刘钧让于德水带其他战士出去,于德水很醒目,知道刘钧有重要的事情,马上让大家都出去,而且立即布置警戒线。
“放心,他们都是我们的战友!”刘钧笑着对她说,让她稍微放下心来。
“我们是兴国桃花乡东山游击队的,因为有一项任务正巧路过这里,来之前,有一位同志曾经说到你的事,说你可能在这里,结果一问果然如此!”
张大姐不怀疑刘钧的话,因为白匪军在到处找她,知道她在这里的事只有三个人知道。如果刘钧是白匪军的人的话,肯定不会在这样的场合见面和交谈。
刘钧把这段时间遇到的人物和事情跟她诉说了,张大姐认识李贺、医疗队的张队长,还有郭岳师长等,她基本确信了刘钧的话。
“你们这次来的是专门找我的吗?”张大姐问刘钧。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