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蒙议和 (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开庆元年九月,忽必烈率军南下长驱直入打到长江边,丁大全将所有军情全部压下不报,只求能把忽必烈挡在长江防线以北。但他的亲信、沿江制置副使袁玠在江上压榨渔民,渔民们纷纷投靠蒙古人,使得蒙古人轻松渡过长江围攻鄂州,鄂州告急,贾似道在前线的军情十万火急送到朝廷,丁大全再也不敢隐瞒了,只好上报。
理宗虽然纵情享乐,但大难临头还是保持了清醒,第一时间将无能的丁大全罢相贬官,接着任用老臣吴潜为首相,提拔贾似道为次相兼枢相总领京湖战区前往鄂州抵抗蒙军,起用老将赵葵为江东宣抚使作为贾似道策应,开始仓促应对来犯强敌。
战术上布置完了,战略上也要做长远打算,理宗朝堂上问起来,首相吴潜说了,洋洋洒洒一通说,总结成一句话,要亲贤远佞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正确吗?正确,有用吗?没用。首相一通正确的废话说完,理宗更迷了,到底跟蒙古人能不能打?不能打的话要怎么议和?能打的话该怎么打?理宗完全是一团乱麻。
一团乱麻不怕,有的是人出主意,谏官们吵成一团,有力主抵抗的,有力主议和的,还有力主迁都的,董宋臣说了,不如迁都到宁海(今浙江宁海县)。
当年赵构就曾经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市),宁海跟明州挨着,要说去宁海也有前例可循不算过分,但宋蒙形势所有人都看在眼里,今时不同往日,四川都快丢完了,行在再迁走,还回得来吗?
所有人都在沉默,大家都默认应该逃跑,跑到宁海躲一躲,但此时宁海当地的一名年轻的签判上梳,坚决反对放弃临安行在,请求诛杀董宋臣,与蒙古人抗争到底。
政坛上一般不轻易喊打喊杀,但这位年仅二十三岁的宁海签判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不会有错,因为他叫文天祥。
年轻的文天祥在朝中基本上没什么份量,没人理会他的上梳,但好在理宗一番思想斗争后终于还是选择了留在临安,把全部身家性命押在了前线的贾似道那边,是死是活就看贾似道的表现了。
贾似道压力很大,开庆元年九月临危受命时人还在江陵,为了救援鄂州,立即马不停蹄赶赴前线,十月初赶到鄂州城下一番血战从蒙军包围圈中杀出一条路居然进入到了鄂州城。
贾似道带来的可不是小股援军,而是经过孟珙整编训练过的正规军,这股主力部队进入鄂州之后鄂州局势立刻扭转,全城宋军信心倍增。
贾似道刚到不久,重庆方面宋军水师在四川制置副使吕文德率领下入援,蒙军水师船小不经打,被吕文德一举冲破江面封锁,鄂州城内宋军力量再次加强。
虽然宋军在鄂州城中已经聚集了数万大军,兵力雄厚,但出城野战依然不是蒙军的对手,贾似道决定继续据城固收,既然宋军能在钓鱼城耗死蒙哥,不信在鄂州耗不死他忽必烈。
城外蒙军连攻数日越打越打不动,城里的贾似道却还担心城防不够坚固,派人在城墙内不远处又修建了一道木栅栏,形成一道额外的夹层,不少蒙军攻城时好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