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离惨败 (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p; 北伐打到宿州,无论离原计划山东还是最终计划收复故都开封都还有不小的距离,但连续作战的宋军已经筋疲力尽无法持续作战,李显忠只好命令全军暂驻宿州休整。然而此时金军也已开始行动,早先平定契丹起义的金国名将仆散忠义和志宁已经点好兵马,向宿州开了过来。
世宗对南宋的军事动态一直了如指掌,完颜亮死后,为了缓和国内国际矛盾,对南宋乘胜收复的江淮之地采取了默许的态度:你南宋占据几个州县就占据吧,大金可架不住内外开花南北两线作战。
契丹起义被平定后,世宗立即派遣仆散忠义和志宁南下,到开封主持军务,指挥对宋作战。根据世宗的对宋方针,仆散忠义一开始采取了保守态势,派使者给张浚送信,表示愿意归还完颜亮南侵的部分州县,两国以和为贵就不要在边境重开战事了。但张浚北伐雄心壮志哪里会同意和谈,直接无视仆散忠义提议坚持北伐。
农历的五月份正式江淮地区多雨时节,金军弓弦多用牛皮制成,潮湿环境里变得松松垮垮无法正常使用,仆散忠义提前安排人在开封干燥府库中保存了大量弓箭,宿州之战后,仆散忠义率开封驻扎金军十万余人,带着这批完好的弓箭再次进攻宿州。
宋军虽然号称二十万,其中不少是随军农夫,金军从开封出发后勤路线短不需要太多农夫,十万大军没什么水分,也就意味着仆散忠义这次率主力前来,宋军已经没有了兵力上的优势,不能再采取硬拼的策略作战了。
果然,五月十八日仆散忠义率军打了过来,李显忠派兵出城迎击,两军厮杀一天始终难分胜负,接着,宋金两军就在宿州城下反复厮杀,双方均伤亡惨重,却都无法战胜对方。
都无法战胜对方,但两军内部形势却天差地别。金军这边仆散忠义手下诸将如志宁等人对主帅言听计从令行禁止,而宋军那边打了几天都是李显忠所部宋军在拼命,另外一支宋军只是在宿州城里休息,就是不出战。
因为人家主将邵宏渊说了,“此当盛夏,摇扇于清凉犹不堪,况烈日中被甲苦战乎?”
听听听听,这是人说的话?
虽然朝廷已经下诏,明确李显忠才是前线主帅招讨使,邵宏渊只是副使,所部全体宋军必须听从主帅李显忠号令,可实际操作起来邵宏渊手下将领全都是他一手带起来的,只听邵宏渊的,李显忠就是使唤不动。
宋军两只拳头只能挥动一只,金军却是不断从后方补充兵源加强作战。五月二十日,志宁率一万精骑赶到宿州,先是在城西设置了漫山遍野的旌旗,接着率军埋伏在东南。当日宋军看到城西金军旗帜,以为金军主力在城西,于是从东门出发想绕道金军后方包抄,没想到正中金军下怀,志宁派前锋夹谷清臣率军直冲宋军,宋军没想到自己包抄别人反而被别人先包抄,顿时军中大乱,一路退回到宿州城下才勉强挡住金军进攻。
志宁带过来虽然只有一万余骑兵,但这一万余人都是金军精锐,五月二十一日,志宁再次率所部金军进攻,李显忠率所部宋军主力迎战,金军前锋夹谷清臣再次一马当先杀入宋军阵中,宋军一开始还能跟金军打得有来有往,随着金军越战越猛,宋军终于疲态尽显支持不住,李显忠见势不妙急忙下令全军退回宿州城,不打了。
出城容易进城难,城门就那么大,宋军数万人涌了过来根本来不及进城,金军也不往前追,就在城门不远处放箭,大量宋军中箭倒地,还有不少宋军爬城墙入城的,跑到一半体力不支掉下来摔死,掉到护城河淹死,人挤人摔倒被踩死,诸如此类数不胜数,宋军大败而归损失惨重。
五月二十一日这场仗把李显忠的主力打成了半残,到了二十二日,李显忠已经无力出城作战,金军开始攻城,而宋军只能据城坚守,宿州城岌岌可危。
也不知道是从一开始就是脓包还是被友军大败吓破了胆,邵宏渊所部宋军在基本上没怎么跟金军作战的情况下,开始出现大规模逃兵,部下多个统制官率兵成建制的逃跑,邵宏渊拦都拦不住。
一直牛逼哄哄对李显忠不服气的邵宏渊终于软了,找到李显忠请求退兵,撤吧,再不撤咱俩也要交代在这儿了。
自己的部下死伤惨重,邵宏渊的部下大量逃亡,部队已经无法与金军对抗,再死守下去全军都要被金军歼灭,李显忠决定突围撤退。五月二十三日,在勉强抵挡了金军白天攻势之后,李显忠和邵宏渊趁夜弃城南逃。
宋军退兵了,金军可不会轻易放过乘胜追击的好机会,李显忠本以为趁夜色撤军对宋军有利,没想到人家金军也没放过夜色的好机会,专门趁着夜色追杀。宋军被追的像心惊胆战,还没撤出去多远,到宿州城外的符离(今宿州符离镇)准备过淮河时被金军追上,乱军中金军兵戈声、战马嘶鸣声、宋军惨叫声和落水声此起彼伏,在符离被金军阵斩四千多人,缴获铠甲三万多副。李显忠和邵宏渊拼死作战,终于在付出巨大代价后率残部退回到盱眙。
当时北伐的总指挥张浚刚刚到达盱眙坐镇,屁股还没坐热,前线李显忠邵宏渊便败退了回来,眼见着二十万大军仅剩残兵,张浚知道这次的北伐已经输了。
从赵构到孝宗,张浚作为南宋朝廷核心领导层主导了三次大规模对金战役,南宋几乎所有名将如岳飞韩世忠吴家兄弟都曾是张浚部下,与朝中其他宰相们相比,张浚绝对是个懂军事的行家,可三次会战全部以失败告终,尤其是这最后一次的隆兴北伐,孝宗已经把前线作战指挥全权委任给了他,朝中反对北伐的次相史浩甚至愤而辞职都没能打消孝宗北伐的决心,没有任何人能在后方掣肘,可张浚还是败了。
前线派出的李显忠邵宏渊各自领兵,也就意味着两人都不是主帅,真正的主帅只有张浚一人,而张浚却一直以文官的思想指挥战斗-坐镇后方遥控前线。
当年陕西富平之战张浚坐镇在后方的邠州远离战场,根本无法及时处置畏敌的部将。后来率中兴四将北伐,四路宋军派出去自己却连长江都不过,仅在长江南岸的采石矶坐镇,刘光世弃城逃跑他却完全制止不住,因为离得太远,刘光世“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这次隆兴北伐又是这样,始终远离前线,完全无法及时决策,实际上哪怕张浚能亲自率中军在前线指挥,邵宏渊也不至于敢不听军令,宋军也不可能二十万大军连一半战斗力都发挥不出来。
隆兴北伐的失败输光了张浚所有的政治资本,在盱眙收拾残兵妥善安排好防务后,张浚上疏自请罢相。
一般来说宰相工作失误自请罢相皇帝都会顺水推舟同意其罢相求情,但这次张浚的自请罢相被孝宗坚决的拒绝,因为金国派来了使者想要议和,当时由于北伐失败朝中主和派占了上风,孝宗需要张浚这个主战派来给自己撑撑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