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的桃花源 (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但野史会记录,而且高质量的野史还能得到文物、外国史的佐证,这样的话野史也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正史、野史、笔记、等等综合在一起,《资治通鉴》呈现出了最接近真实的历史,也给后世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记载。很多《资治通鉴》引用的文献后来都毁于战火,但《资治通鉴》因为名气大,价值高,被官方雕版印刷大量发行,使得官方民间都保留了下来,成为中国历史学上的瑰宝。
瑰宝的诞生当然离不开辛勤的汗水,编辑部分别由刘恕、刘攽和范祖禹负责前后若干朝代的史料汇集和草稿的编修。而司马光作为总编辑,承担着最重的任务,就是校对、勘误、定稿。
《资治通鉴》成书后,全书共294卷,300多万字,司马光初版的《资治通鉴》整整占满了洛阳编辑部两间大仓库,里面每一卷、每一册、每一页都凝结着所有编者的心血。
受《资治通鉴》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后世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等着作,都采用了汇编多种史料,在可能存在争议的部分以“考异”的形式进行记录,最大程度的去真实还原所记录的历史。
与之非常类似的,我们现代社会的维基百科也采用了这种方式,采撷所有价值高的信息资料,对于可能有争议的部分进行标注,客观而又全方位的记录某一事件,以前我经常搜事件,后来不让用了,大家如果有合法的渠道,不妨多利用维基百科了解一些事实的真相。
在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里保留着一幅司马光当年修《资治通鉴》时仅剩的手稿,寥寥四百多字,记录了东晋永昌年间王敦造反的事件,字写的非常漂亮,有机会的同学可以去参观参观,体验一下真正的文化自信。
从熙宁年间到元丰年间,司马光就这样在待在洛阳修书,洛阳就像司马光的桃花源,让他远离世俗的纷扰,沉下心来,难得的把自己一生所学付诸实践,这十几年里,司马光过的其实挺幸福。
除了编书之外,司马光在洛阳的业余生活也过的多姿多彩,当时司马光到了洛阳之后,富弼、文彦博、范镇、范纯仁等等朝中大佬也陆续到了洛阳。当年同朝为官,如今共遭外放,类似的经历让大家相聚在一起。日常在一起喝喝酒,骂骂王安石,写写诗,骂骂王安石,郊郊游,骂骂王安石。
如果宋朝人有微信,那哥儿几个一定要组一个“洛阳休闲群”,表面上是赋闲在洛阳的大佬们聚会,实际上还可以交流感情发泄不满,骂骂新法骂骂王安石,何其快哉。
是王安石让大家团结在了一起。
平时着书立说,偶尔与友人游山玩水诗酒相伴,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司马光觉得还不够,如此良辰美景如果再有园林相伴那才是美滋滋。
毕竟为官清廉,司马光的俸禄也就仅仅用于平时的日常花销,跟后来的蔡京童贯那奢侈的生活根本不能比,可虽然穷,雅兴却一流。
司马光在家旁边辟了一小块地,号称“独乐园”,园子正中央是一间屋子号称“读书堂”,读书堂北侧一个大水池,池子中间扔了块大石头号称小岛,读书堂西侧堆了个小土堆号称“见山台”,东侧用木棒搭了个小棚子种植蔓藤。
园子的东南角种满了各种花卉争奇斗艳,园子最北侧种满了竹子,其他地方也都种上了各色绿植。
司马光每天编书结束后,就到独乐园里散步、登山(其实就是个土堆)、钓鱼、赏花、听竹声,这生活多么惬意。
不知道司马光在赏花的时候会不会想起嘉佑年间,群牧司牡丹开的正艳,包青天晚上留大家赏花饮酒,他不胜酒力但还是被包拯灌了酒,他那位拗相公好友王安石却硬是不卖领导面子不喝酒的那一幕。
想不到也正常,谁又能想到权倾天下的首相王安石现在就在江宁府郊野,骑着一头驴揣着几张饼,随驴逐流呢?
元丰八年,随着神宗病逝哲宗即位,高后垂帘听政,旧党重新上台,王安石本人和王安石的政策再也不需要重回朝中,朝廷下令,诏司马光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