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鸿胪寺被撤销只能并入理藩部,钦天监改名天文台并入科学院,翰林院并入组织部;海关总署从内宫脱离,纳入政府行政体系;各省国民警卫队从行政体系脱离,纳入五军都督府管辖体系。
如此这般,自崇祯二年起施行的“六部两寺两院一监”行政体系被彻底改头换面,扩成十四部四院两署。
中间有不少部门是从内宫各监、商号、企业及科学院等处抽调人员组成,如工业部、农林部、度支部、商务部、水利部及交通部。
至于东厂、锦衣卫等两家特务机构,特别是锦衣卫;还有大明皇家中央银行、粮食局、专利总局、铁路总局等关于民生的部门,朱由检思虑再三,最后还是留在内宫管辖体系并没有交出,原因不言自明。
十四部:礼法部、理藩部、组织部、民政部、度支部、商务部、农林部、教育部、工业部、建设部、水利部、国防部、司法部及交通部。
四院:考试院、督察院、法院、科学院。
两署:警察总署、海关总署。
分解部门有助于管理越来越庞大的帝国领土,越来越多的行省,合理开发利用各地的资源,特意组建交通部、水利部及农林部(农业部与国土资源部),其意义就是如此;分解吏部、礼部及户部,是避免部门权重危害皇权,纯粹是为了分权;原本想将各地税丁整合为税务局独立出来,遭受多方阻扰,也只得暂时作罢,不过将税定整合进度支部;
内阁人员没有变化,同样廷推四名、皇帝举荐三名,还是七名内阁成员,包括:一名首辅、两名次辅、四名辅臣。
要说变化也有,那就是内阁成员不再兼任各部尚书,各部、院、署没有分管辅臣;特别是四院两署,基本上是受皇帝、内阁双重节制,其府级以上人员任命不经过组织部(原吏部),由内宫也是后来的皇家事务管理署直接任命,实际是由皇帝直接任命。
不同大明以往的内阁制度说明什么问题?说明皇帝尝试放权,也不能彻底的放权,不想内阁制的出现;不要小看四院两署,也不要小看没辅臣分管的其它七部,他们蕴含的能量假以时日就明白了。
朱由检原本想将四年任期改为五年,想想封建独裁体制下,这些变化并没多大作用,还不如不动以形成习惯;最终经多方讨论后,延续百年的大明政治体制基本型终于形成,后来虽由不少部门进进出出,但大的架构确定了下来。
行政体系之外资政院做为退休阁老、部级官员的政治场所,增加了勋贵进来,使得其更能代表大明主要的政治力量。
至于在天津府及松江府的试行的两院体系,也已竞选完成,只是在中原儒家文化的基础上;“舶来品”并未取得很好的效果,参议院被一些财团及大家族分瓜,几派在一些主要问题上,不仅两院内部闹得不可开交、热闹非凡,两院之间也经常陷入争斗乱局。
这种状况想推广到大明全境肯定不可能,无奈之下,只得将他们变成咨询机构,只能给出建议,对地方官员没有最后的实际约束作用。
动完外朝,朱由检对内宫日益庞大机构体系进行整理,成立皇家事务管理署,原内宫十二监八局改为一监九部。
家事务管理署下辖一监九部,一监是司礼监,八部为:皇务部、内务部、内官部、安全部、事业部、度支部、事务部、监察部及庶务部。
皇务部:主要管理皇族事务,帮助贫困的皇族人员改变自身状况;下辖宗人府、勤务局等部门。
内务部:原御用监提升,负责皇室成员吃、穿、用、住、行等。
内官部:原内宫监提升,负责各部、局人员招聘、培训、考核等。
安全部:原御马监提升,负责皇族安全事务,下辖皇家卫队、皇家安全局、东厂及锦衣卫,皇帝直管部门。
事业部:原八局功能扩展,负责皇家所掌控的工业、商业及农牧业事务;下辖兵工局、工业局、商务局、农事局、粮食局、建设局及铁路总局等七局。
度支部:原银作监提升,辖度支局、银行管理局及造币局等三局。
事务部:神宫监、尚衣监、印绶监等三监提升,加入皇室慈善事业,辖档案局、宣传局、事务局、礼法局(文化局)、专利总局及皇家图书馆等五局一馆;四艳所在教坊司属于礼法局下属机构,类似皇家歌舞剧团。
监察部:原都知监提升,负责整肃皇家事务管理署人员纪律,含审计部门。
庶务部:整合剩余四监提升,负责内官们的吃穿用度等。
此次改革,司礼监的权限没有受到任何改变,还是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之一,连掌印、秉笔都没动,还是皇帝信任的几位大太监。
要说皇家事务管理署的变化还是有,除了太监以外,出现了女官、武官及文官,人员构成呈现多元化趋势。
皇家事务管理署、五军都督府及内阁最终成为大明权力最大的三大机构,与资政院构成了大明最基本的权力体系。
备注:
1、收集秦淮八艳是个人恶趣,非朱由检之罪。
2、中央机构改革,主要是增加工业革命前所需部门,同时将一些权重部门分权,如吏部、户部与礼部。
3、皇家事务管理署是由原内宫十二监八局转变而来,主要是为了应对大明日新月异变化及内宫事务的增加压力。内宫十二监八局具体参见第二卷第三章《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