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俩记者知道在英军的保护下什么有趣的素材也采访不到,于是要求英军送他俩来到了一支土耳其维和部队。
这里面有个事就很值得琢磨了,看出英军的狡猾。
英军的部队主要驻扎在索马里北部和西南角,两处地带的当地武装连同绝大部分人口已经被驱赶进了内陆,所以这两处海岸周边是相对安全的。
内陆不安全的地区,交给友军去执行任务。狡猾嘞。
基斯马尤周边,英军和法军驻扎在海边,随时接受海上军舰的支援,内陆的任务扔给了土耳其团。
土耳其维和部队的主要任务不是作战,而是赈灾,也就是替联合国向索马里当地难民发放粮食。
基斯马尤北部周边一大片的国土,十几个城镇,每个城镇每天发放2到3吨粮食。
发放粮食这种事,秩序是最难控制的。在饥饿的索马里民众面前,联合国的粮食车队就是救命粮,手快有手慢无,人狠吃得多,人善只能饿死。
于是,经常发生哄抢。
哄抢这件事,有时候是难民跟难民抢,有时候是民兵抢难民,更有的时候是两支不同派系的民兵之间对抢。
哄抢因地域而不同,距离基斯马尤比较近的加乌梅、吉利卜等地,由于靠近英军和法军军营,秩序稍微好点,当地人的武器被清剿掉大半,民众无法变成民兵。
远一点的,比如四百公里左右的布阿莱,英军就管不了了。
英军把更靠近内陆的赈灾任务,交给了地位低下的其他国家部队,土耳其团便是这样的倒霉蛋。
玛丽安-考斯特和汉斯选择来到土耳其团,就是奔着这边乱才来的。乱,战斗多,民兵枪杀平民的概率大,拍到劲爆新闻照片的机会就多。
临走前,玛丽安-考斯特和汉斯向英军讨要护身武器。英军收缴了当地人的大量武器,任由他俩挑。
这俩记者也是多年混迹全球危险地带,对武器很熟,苏造的垃圾AK他们不要,从堆积如山的垃圾枪里居然找出了几件好东西。
其中一件就是开火发出“噗噗噗噗”闷声的司登冲锋枪,二战时期英军的装备,电影《伦敦上空的鹰》里面英军别动队用的就是这款枪。虽然是四十年前的武器,但质量真是好。
另一件是一支半自动步枪,雷明顿700,弹容量只有5发。这枪的木结构比例比较大,弹匣也小,不需要携带太多备用子弹,总重量小于AK这类的自动火器的套装,所以被玛丽安挑了做防身武器。
于是,这俩BBC记者就这样,跟着土耳其部队,旁观粮食发放。
发了两天粮食,没遇到意外,但今天出事了。
土耳其人也知道自己干的是苦活,他们不笨,给自己想出了既能完成联合国维和司令部交办的任务,又比较安全的应对方法。
他
们雇佣了一批索马里当地人,替他们去发放粮食。反正内陆城镇的秩序很乱,几乎每次发放粮食都会引发哄抢,干脆就把粮食往现场一扔,让索马里人自己抢去,懒得管到底是民兵还是平民吃到粮食,反正民兵和平民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是否手上拿枪。
英国记者的安全,土耳其部队在自己营区尽义务就行了,两个英国人死活要往外跑,土耳其人拦不住。
今天,玛丽安-考斯特和汉斯跟车采访,押车的人员没有土耳其士兵,全是被雇佣的索马里人。
两辆卡车抵达布阿莱,刚刚抵达外围就被抢了,一伙民兵做的。几个索马里雇工和两个记者,没来得及反抗就被抓捕。
这伙民兵没打算杀人,他们只抢粮食。他们告诉被土耳其人雇佣的几个索马里雇工:我们只要粮食,把车开去大桥对岸,卸下粮食,你们可以把车原路开回去。
随后,在民兵的皮卡押运下,雇工们将两辆卡车开进布阿莱,准备过大桥的时候,遭遇了另一伙民兵。
前一伙民兵抢的是维和部队的车,所以他们很客气,不杀人,只拿东西。但第二伙民兵没这么多顾虑,他们抢的是第一伙民兵。
在看见对方全是索马里人,没有一个佩戴蓝色贝雷帽的维和部队士兵之后,第二伙民兵开火屠杀了第一伙民兵。
两个英国记者用相机,记录下了两伙民兵的两次抢劫过程。这事,惹祸了。
第二伙民兵杀红了眼,一不做二不休,继续打两个英国记者。玛丽安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