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这边谢安在东山逍遥,那一边,朝廷再次准备北伐。
341年,庾冰着手准备第二次北伐,为了这次北伐,庾冰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土断,二是江州之争。
所谓土断,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就是西晋末年,大量北方侨民南渡,政府临时设立了许多侨州、侨郡、侨县安置侨民,侨人的户籍称为白籍,不入正式户籍,白籍者不负担国家调役。但是这些侨置郡县,只相当于一个办事机构,并无实土,只是在现属州郡拨一块地,集中安置侨民,但是地少人多,侨民们于是三五成群,散落到各处,寻找更适宜落地生根的地方,这样以来,他们散落各处,户籍却在侨郡、县,这就和他们的南方邻居有了很大区别,一样的种地打粮食,一样的生儿育女,侨人的粮食就留下来自己吃,无需给国家上交公粮,侨人的儿子就可在家里种地,无需上战场打仗。而他们的南方邻居则要承担沉重的赋税、兵役。
另外,有些侨人大族,在新的地方广占田园别墅,很多侨人就依俯在庄园里,沦为部曲和佃户,这些大族就像一个个独立小王国,只要不造反,东晋政府就完全不管他们。如此以来,在南方有限的土地上,就拥有大量不纳粮不当兵的侨人,这让南方土着居民极为不满,这里本是我的家,一下子拥来这么多北方人,都是汉人同胞,躲避战火来到南方,我们只得接受,对,划了地给他们,他们人多不够分,又散落各处见缝插针,开荒拓土,我们也忍了,但是他们还不纳粮不当兵,真拿我们本地人当冤大头啊。
南人不服,政府也不乐意。本来想着在南方只是暂时的,很快将要打回北方去,这些北方佬自然跟着回北方老家了,可谁知打了这么些年,北方胡人更加强势,别说打回去,守住江南都已不易。这些侨人由暂住渐渐变成长住,而且他们发现,南方其实很不错,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种瓜得瓜,种米得米,鱼虾成群,水美蟹肥,于是安心住了下来。留下来就留下来,他们还成了化外之民,这如何了得?同时,南方的旧有大族,也吸收了大量侨人到自己的土地上,这些人不对政府负责,只对庄园主负责,谁不乐意用?
这样以来,东晋政府能控制的纳税人口就少得可怜,国库长期空虚,国家既征不出兵,也拿不出养活军队的粮食。没有钱,没有粮,没有兵,皇帝说话从来不硬气,多是士族们说了算。皇帝想改变这个局面,336年,成帝就曾下诏禁止豪族将山川大泽私有化。可是天下皆然,禁谁去?
341年,庾冰协助成帝推行土断,就是将侨人按现住地址落户入籍,成为政府的合法兵源和税源。
政策一出台,南方平民很支持,但南北大族都不乐意,东晋政府差不多就是个大地主联盟,大地主们都不乐意做的事,推行难度可想而知,当时在朝中当权的,多是北方士族,他们大多是侨民政策的既得利益者,所以,这个土断,执行得很是阳奉阴违,士族豪强们不过做做样子,各拿出数十数百人交差,算是给王室一个面子,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