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频繁进入外太空,一个训练有素的专业宇航员,一生中,可以在外太空执勤的时间,不能超过5年。
就以人均寿命75周岁计算,宇航员从25岁工作到55岁,大约有30年的工作期间。
在这30年内,宇航员真正进入外太空的时间,最多只有5年时间,即六分之一左右。
如果频繁进入外太空,可能会导致宇航员身体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
如果采用液压舱,缓解太空综合征,那宇航员在外太空的可工作时间,将提升到0~5年左右。
如果是装备液压外骨骼装甲,那宇航员甚至可以半永久性的在外太空生活和工作。
这对于本土与外太空之间的通勤压力,可以起到极大的缓解。
按照广寒宫基地的扩张速度,年底就可以完成30~35个生活舱的扩充建设,明年计划扩充到50~70个生活舱。
同时明年还计划在月球背面,建立月桂基地。
预计在月球执勤的宇航员数量,将增加到200~240人左右。
到时候,就算是长3在天门空间站上,完成了技术验证,每年400~500人次的宇航员往返,需要的运输力,并不是小数目。
就算是采用长、长2之类的运载火箭,加上在月球补给燃料,可以运输的人员也是有限的。
目前中华航天局常用于蓝星月球之间的航天器,上由长飞船改造的天舟—3甲、天舟—3乙。
天舟—3甲、天舟—3乙的重量差不多,都在256~260吨左右,可以在近地轨道上,飞行到月球轨道、月球表面,有效载荷一般在0~92吨左右。
其中天舟—3甲,是货物运输飞船;天舟—3乙,则是客运/货运两用飞船。
在月球基地无法补给燃料的情况下,如果天舟—3要靠自己的燃料返回蓝星近地轨道,那有效载荷将被再次压缩,大概只能剩下45~53吨左右。
之前发射的天舟—3甲,基本都不考虑返回,将有效载荷利用到极致;而天舟—3乙,由于要考虑返回蓝星的近地轨道,通常只能带30吨左右的货物,加上一个7吨的驾驶舱。
这个7吨的驾驶舱,一次最多可以搭乘5名宇航员。
由于考虑到未来几年的蓝星月球人员流动压力,中华航天局已经向航天科工下了一个新订单,生产一批专门用于客运的天舟—3飞船。
型号就是定为“天舟—3丙”,采用一个驾驶舱,两个乘客舱的配置,一次可以最多可以搭乘24名宇航员。
如果广寒宫基地的燃料工厂顺利投产,那天舟—3丙的客运能力,最大可以达到单程55人的运输量。
月球越发庞大的驻守人员,将吃下很多一部分的航天载荷,这就是黄修远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现在驻月人员是30~50人,明年是200~240人。
再以后呢?
不解决宇航员长期在外太空生活的问题,黄修远估计驻月人员的数量,其承受极限,应该在5000~6000人左右。
月球虽然不算太大,但好歹是一颗星球,五六千人可干什么?哪怕是配备高度自动化的机器人辅助,也很难继续扩张下去。
因此,眼前的液压舱,成为了当前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哪怕成本高达台,黄修远也打算投入量产。
他和洪文信等人讨论了一个多小时,到傍晚才离开该研究所,退出替身机器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