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迷雾小说网 www.m5xs.com,最快更新新顺1730最新章节!

    “朝廷又不想把你们都屠了。于是让你们迁徙到这。”

    “这道理很简单,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可你们就是不信,你让我怎么说?”

    私塾先生也很无奈。

    大顺固然是封建王朝,但算是不怎么过于操蛋的那种封建王朝。从历史上来讲,1683年前迁界禁海的满清,那就是封建王朝之屑。

    问题是大顺并没有干过这么坏的透顶的事,故而大顺这边的人,会认为迁徙黄河河道是件很麻烦的事。

    没经历过,所以也就无法理解私塾先生说的“朝廷又不想把你们都屠了”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当然,大顺其实也不是什么好鸟,很多制度性的压迫,也是根深蒂固。

    最简单的大运河问题,保漕不保田、旱季争水济漕、雨季放水淹田保运河的事,大顺年年干。但相对于私塾先生说的可怕的“为了修黄河,直接强制连杀带屠地弄出十几里宽的无人区、迁界修渠”这种事,终究还是超脱了此时大顺自耕农良民的想象范畴。

    如今王成按照他所理解的“这么好的事怎么能轮到我们”,来为自己之前的想法找理由,并不是没有道理。

    因为大顺的社会平日是什么鸟样,或者说,土地私有制和极端排他性所有权下每个人都是其余人的敌人、其余人都是自己的敌人这种状态下的大顺百姓,很自然地会想到简单的道理:这么好的事,皇帝都还有三五房穷亲戚呢,为啥这等好事会落在自己身上?

    而私塾先生的解释,也真的是很无奈:其实,真就是朝廷既想修黄河、又不想把你们屠了。真就这么简单,没那么麻烦。

    当然这个屠,不能说是没理由的屠。

    真想屠的话,也很简单:就强迫迁徙,不考虑安置。那么肯定会反,反,则就有理由屠。

    私塾先生读书不算多,也没经历过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的迁界禁海。

    但基本的史书还是看过的。

    别说这些小农,就是功勋卓着的士兵、军团,为了省钱,不也是说屠就屠?屠百姓,那不比屠那些立了战功的军队容易的多?

    所以他能给出的理由,也真只能是这么直白:朝廷里有人还是讲一点仁义的,不想屠百姓而已。

    这个道理是如此简单直白,以至于王成虽然不想相信,但琢磨了半天,终究还是没法反驳。

    “那你说,朝廷说以后就定准了八而税一,前五年免税,且除国课之外再无其余摊派,这事做不做的准?”

    对于征税要干什么,王成缺乏基本的认知,比如想到诸如什么养军、修河、筑路之类的合理的事,都得靠税。

    但是,长久以来的意识,已经让他对征税这件事习以为常、理所当然了。

    交皇粮,那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

    为什么要交皇粮?

    因为要交皇粮啊,所以要交皇粮。

    私塾先生想了想,说道:“这事,我相信。其实,我是盼着这里交皇粮的。倒不是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可要说起来,交皇粮未必是件坏事。”

    “你得知道,这里交皇粮,意味着这里的学生,就有资格科举、考实学、进国子监、甚至中举人考状元。”

    “我怕的就是,这里不交皇粮,朝廷只把这里做羁縻地。亦或者,只是为了迁民有个去处,而不是只能做流民饿死。”

    “真要那样……并不是好事。正所谓,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出人头地的事,前提就得是朝廷真把这里看成天朝内地。”

    “你看我,读过几年书、教的十几年开蒙,也被迁到这里。总归,朝廷还是希望这里的百姓,不忘万里之外,亦要书同文、车同轨、乃至大义隔海而相同。”

    “识字,总是好的。即便说将来这里举人名额不多,可我想着,读书识字总不是坏事。”

    “我不种地,但我教书,故而一些事,你们未必看得清,我却多少看的明白一些。”

    “朝廷让这里行八一税,其意便有复‘周礼、学校’之想。”

    “以往各地书院、州县学堂、义学等,何以维系?靠的是学田。”

    “学田免税少赋,租佃出去,以租子助学。”

    “而如今,朝廷在这里,是要行学校制的。不再允许有免税的学田,而是从皇粮八一税里拨出来办学。”

    “这里的情况,你也看到了。就算有学田,你会来租佃吗?既是这样,那么就从根上断掉。”

    “依我看,这是好事。”

    “而且,也足见朝廷并不想将这里做羁縻地,而是欲为直辖郡县地。否则的话……若只是为了迁人过来,我这等人,那便不必来的,来了也是浪费朝廷钱财。”

    “若只为迁民而解黄河之困,何必还要征税、办学,甚至连我这种教书的也要占船上位子给送来?”

    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视角。

    自耕农的视角,和跑到这里继续当教书先生的视角,自是不同的。

    私塾先生是秀才,但也就是秀才而已。

    范进没中举之前,也是秀才。

    大明晚期,顾炎武就感叹生员都大几十万了。到大顺,生员百万亦差不多。

    私塾先生这种秀才,在大顺内部很是普遍。

    这种普遍,指的是他们并不脱产。

    教书开蒙,也是劳动,也不是脱产。

    而只要不脱产,那么就不至于变成脑子不好使的人。

    脱产,使人魔怔。

    劳动,让人清醒。

    私塾先生既参与社会劳动,又读过书,多多少少还是能分清“学田助学”和“中央拨款建学校”的区别。

    虽然,在大顺,后者一般是“复古派儒生”最爱念叨的:学校、六官、周礼、拨款、十税一等等。

    也虽然,王家庄的私塾先生和复古派儒生八竿子打不着。

    到相对而言,他还是更喜欢中央征税拨款办学校的“复古”模式,而不喜欢“学田租佃租子助学”的模式。

    他既进过学,多少也知道免赋少税的学田,里面有多少弯弯绕。

    学田始于北宋,发扬于蒙元。

    亦相当于朝廷直接拨生产资料给学校,学校作为地主,收佃户租子,维系学校运转、补助求学学生。

    官方支持的学田,所能享受到学田租子福利的,得是秀才级别的。若不进学,官方学田和你基本没啥关系。进学之后,各种补助,多从学田里出。

    而现在,在私塾先生看来,朝廷在这边要搞的,更像是要普及学校教育。也即是说,要把收上来税,办开蒙学校,享受这其中福利的,算得上是所有在籍百姓。

    这其中的区别,?他还是分得清的。

    那这算不算好事呢?私塾先生觉得,这当然算是好事。

    而这么办,是要有成本的、是要承担百姓不满的——如果科举名额有限,普通人学习有个屁用?为什么要交税办学校?还不如把八一税,改成十五税一,大家才高兴。收钱办学,本来就是要承担不满情绪的。

    故而,在私塾先生的视角来看,收钱办学、承担不满,而不是学北宋蒙元直接把问题甩给地方和基层、或者为了图省事直接让县学那生产资料出租收租等,这当然是好事。

    这意味着,最起码,朝廷的意思,并不是把这里作为羁縻地。

    这对一个读圣贤书、进过学、开办过私塾的读书人而言,意义重大。

    固然说,他其实不是很满意这边对他们的态度:你们算是个鸡儿的【读书人】,就是群领工资教书的干活的而已。

    秀才在大顺固然一般和酸臭联系在一起,但终究还是有个与众不同的身份,在等级制里也是受到优待、且有神圣光环的。

    在天朝,【读书人】这三个字,是有特殊含义的。

    而到了这里,则直接把“读书人”这里面的特殊含义全都打破了:按月领工资的人而已,和纺织的、伐木的、甚至种地的,并无区别。

    读书人在这里,并不具备天朝科举制体系下的神圣性。只是一种身份牌、资格证,证明你有资格在学堂领工资。

    这种转变,可能对脱产的秀才而言,挺难接受的。

    但对于这种不脱产的秀才而言,没啥难以接受的,只是略微有些不舒服,很快就接受了。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